对蒙太奇的理解
什么是蒙太奇?
元代诗人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诗的重点在最后一句“断肠人的天涯”,前面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这些画面都是为了营造断肠人孤清冷寂的气氛,这就是蒙太奇。通过字与字、词与词、句子与句子的组合排列,表达一种情感意境。
词语的来由:
它的原意是建筑学上的“组装”的意思,就是把各式各样的建筑材料,根据设计图纸,加工处理,有序的组合在一起。比如,混凝土由沙子、水泥等原始材料混合成可以作砌房子的用料;铝合金可以通过裁割成型与玻璃组合成窗户……
无处不在的蒙太奇:
我们的眼睛就像摄影机一样,观察着周围的每一件事物,通过眼睛接收的信息反应给大脑,大脑对每一件事物的判断总结给出答案,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蒙太奇。
比如:喝水,大脑会根据想喝水这个需求会闪现出水源在哪里,有没有杯子,杯子在哪里,喝热水还是凉水等的思维状态。而这些蒙太奇思维会通过不同的手法和途径来把事情形象地表现出来。
影视中的蒙太奇:
是影片镜头的组接?!是影视艺术表现方法?!是影视语言?!
以上叙述都对。
如果把“蒙太奇”说成是一种手法,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单只是剪辑需要,它是编剧、导演、摄影、剪辑必须掌握的技能。在影片制作当中,编剧在创作剧本的之前,脑海已经有了故事梗概和人物架构,编剧把这些碎片转化为文学剧本。导演把文学剧本转换成蒙太奇形象的分镜头脚本。摄影师这些形象的蒙太奇用镜头记录下来,最后到剪辑师手中再将这些零碎的无规律的镜头、按照文学剧本、导演的创作意图和摄影师的镜头语言,用蒙太奇手法进行再休整完善成为一部完整的影片。这种构成方式就是蒙太奇思维!
简单理解就是:在影片制作当中,导演把文学剧本的文字变成镜头语言,摄影师把导演的语言意图拍摄出许多影像素材,剪辑师把影像素材修剪、打磨,最终合成为一部影片。
剪辑师如何利用蒙太奇调控观众的情绪反应?
剪辑是蒙太奇的形象化,电影艺术大师尤特凯维奇说:“蒙太奇,首先是一种节奏。”影视片的节奏可分为内节奏和外节奏,内节奏是剧情走向由导演和编辑把握,外节奏是影片的节奏感、张弛度和流畅性由剪辑师控制。
影片是视听语言,是具有情绪感染能力的。人类的情绪波动由是视听觉引起的心理动因,而剪辑师就是要找准这些引起心理动因的点,制造出相应地心理暗示,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不对!应该是一组镜头的暗示。
比如:一个快乐的聚会,屏幕里的角色都在笑。作为观众的你肯定也会感动开心。
比如:一个危重的病人,正在等待移植的器官来救命,而这移植器官在运送途中遭遇重重关卡。作为观众的你是不是也会感到非常紧张。
比如:一对患难夫妻,终于重获新生,相视而笑、相拥而吻。一段唯美浪漫的慢切镜头,观众心里就会有舒坦开放的感觉。
这些都是视听感受引起的变化,蒙太奇就是因为这样,通过镜头的切换,节奏来调控观众的情绪和心理。
蒙太奇的规律:
但是蒙太奇必须符合一个规律,上一个镜头是下一个镜头的题目,上一个镜头中所缺失的内容由后一个续镜头答复或补充,由此来让观众通过视听感受后续的镜头来寻找并完成对前面镜头的疑问,从而得到心理满足。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