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着痕迹的剪辑?摄影机的运动
问:为什么不能让观众察觉出剪辑的痕迹?
答:如果满片都是跳跃、零散的镜头拼接,观众不能体会到影片所要表达的视听感受,就不能“入戏”,也就对影片失去的兴趣。
如何不让观众察觉到我们的剪辑痕迹?
先了解以下5个概念,往后章节里将会逐一介绍。
1、偷取时间
2、主体动作的连贯
3、我们的眼睛
4、声音的魔法
5、摄影机的运动
——————————————————
【轴线】
轴线:在同一个场景内,将拍摄区域划分为两半的虚构轴线。
摄像机必须保持在轴线的一边180°的范围内拍摄,如果摄像机越过这条轴线,观众的视点会被颠倒,他们也将分不清方向,甚至会带给观众眩晕的感觉。
当然也有列外的,也就是导演故意越轴,故意造成观众的不舒服感。
推荐一条短片给大家,它有详细的案列解说,把“轴线”的各种问题分析挺到位的。在这我就不做重复介绍了。
【角度、景别】
角度的概览:平视、俯视、仰视等等。
景别的概览: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等等。
a: 剪辑师也必须要认识到角度、景别的不同所带来的心理影响。比如,摄像机在俯拍演员时,镜头会使角色变得弱小,仰拍则反之。这看起来似乎是前期摄影师的工作,不!剪辑师也必须要明白这些简浅的道理。在剪辑中根据故事前后前后情节关系,所选择的镜头当然也就不一样了。
b: 特写镜头是剪辑师手里的王牌。特写不像别的景别镜头环境信息涵盖量那么多,特写更注重事物细节描写、人物情感的升华、人物心理活动等等。特写镜头可以来给观众意外或者惊吓,或是作为切换镜头来修补有问题的剪切。比如上一个场景最后一个结束镜头是个大景,转到下一个场景的第一个镜头就一个用小景开始,但是我们总会遇到镜头缺少或者表演情绪不够等等的问题,这时候就可以用一个没有太多信息量的特写镜头带过。
c: 把场景空间剪立体了。我们得要理解导演和摄影师为什么要分出各种不同角度、景别的镜头,而不是把机器一放好就可以拍摄。事实上,角度变化越大,剪辑就越能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创造一个立体的空间感,让观众更能感受置身其中,这样的剪辑也就更为流畅了。当然不是说前期拍回来的所有不同角度、景别的镜头都必须使用,还是要按照剧本的要求来哦。如果这是一场表现主角被欺负的戏,仰拍强者角色是证明主角与其实力悬殊,但这样的镜头不能过多使用,别忘了这场戏是表现主角被欺负,不是强者角色有多强。
d: 大镜头和小镜头。记得我的一次前期跟拍,导演轻轻地说:“今天估计收得快,全是小镜头。”除了我之外,围在导演身边的几个工作人员心理都在暗爽。为什么呢?导演所说的小镜头就是小景别的镜头,不用太过于担心大环境的变化,换句话说就是,不用不规模变灯,不用不规模调场。而对剪辑的我来说,我必须向场记确认交代环境的镜头有没有?有多少?
EG:什么才叫大镜头呢?电影《十月围城》99分钟,甄子丹街头大暴走。基本用大、中、全景完成,对场景完整度要求极高。
【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的衔接】
固定镜头:摄像机不动
运动镜头:摄像机的推、拉、摇、移、升、降、俯、仰等。
1、 固定镜头之间的衔接(静接静)
简单法则:镜头不动的情况下,以画面主体的动作变化来选择剪辑点。
(视频1)
镜头1:女主低头拔草,听到有人呼唤,抬头动作之后又低头回到田埂。
镜头2:女主低头再抬头。
剪辑点便在这个低头之间了。
(视频1-1)剪辑流畅
(视频1-2)主体动作没有完成的情况下选择剪辑点,便会感觉跳。
2、 运动镜头之间的衔接(动接动)
简单法则:
a:镜头动,画面不动,可以根据镜头运动的方向、速度、景别等要素选择。注意,一定要在镜头运动中切出切入。
b:镜头、画面都动,就要考虑到主体动作变化和镜头运动的方向、速度、景别等要素了。
(视频2)注意最后两个镜头,女主往左出画,下一个镜头的小鱼也往左边游动。
(视频2-2)女主往左出画,下一个镜头的小鱼却往右边游动。明显感觉到了画面跳动。
3、 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的衔接(静接动、动接静)
简单法则:
a:前运动镜头要等运动停下来的后一帧剪起接后一个静态的镜头。
b:前是固定镜头,后镜头要在运动起来前一帧剪起。
1、注意女主放好瓶子后,画面固定了一下再接到下一个运动的镜头;(静接动)
2、接在运动镜头之后的倒面粉镜头,整个动作是从面粉开始掉落的前一帧接入(因为前一帧就是静止的一帧)。动接静
(视频3)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