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景、中全景、全景、大远景的构图应用和一般规律
中景镜头常见拍摄的是从腰部以上一个或多个人物,同时还包含部分周围环境。中景镜头是说明性镜头,起场景建置的作用,在发生戏剧变化之前,介绍了环境、人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等。双人镜头、多人镜头及过肩镜头多采用中景。
举例——《赤裸裸》
1男主人公处于画面焦点的位置,比行人稍微靠上一些。如此一来,尽管前景有行人走过,但观众还是比较容易看清男主人公的面部表情。中景镜头可以展示人物的肢体语言和周围环境,还可以通过角色的面部表情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当画面中角色的表情清晰可见时尤为明显。本图就是如此。
2男主人公的位置遵循三分构图法来安排,画面中有合适的头部空间。为了凸显主角,周围的视觉元素专门进行了安排,避免干扰观众看清男主人公对前方行人的反应。
3左右穿梭的行人不但延伸了画面的空间感,同时还给构图增添了层次。而行人的走动,与位于焦点位置上静静不动的男主人公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使得主体更加突出,从而引导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到他身上。
4利用浅景深模糊了前景,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主人公身上。使用大光圈的远摄镜头可以实现这种效果。远摄镜头的使用还可以把摄影机置于离角色较远的地方,拍摄时就不担心行人磕碰了。
5画面在z轴上有压缩,因此拍摄时使用的是远摄镜头。由于是在室外,所以摄影机可能摆在与主体相对较远的地方,以获得如此窄小的视野。
几乎任何镜头都可以拍摄中景画面(广角、标准、远摄),具体选择什么镜头需要根据实际拍摄场地和想要在人物和周围环境间建立什么样的关系来确定。
如果希望人物与后面的背景好像相隔甚远则选择广角镜头拍摄,反之则用远摄镜头来压缩Z轴距离。但如果在室内拍摄,实际空间有限,主体和远摄镜头之间的距离过短而拍不出人物腰以上的中景景别,就不得不选用标准镜头或广角镜头。
可以通过景深来控制中景镜头的细节。对家用或准专业标清或高清摄像机来说,需要稍微远离拍摄主体以拍摄出中景景别。对一些准专业的高清或标清摄像机来说,可以接个35mm镜头转接环,从而实现景深的控制。
拍摄中景镜头时,常用的策略是使用逆光让人物从背景中凸显出来,并使之成为画面中最亮的内容之一。而背景和场景上的东西一般都要比主体暗一些,暗多少要根据想让观众看到多少细节来定。
中全景镜头有一个或多个人物,大概从膝盖位置入画。常用在多人镜头、双人镜头或标志性镜头上。中全景镜头可以同时展示肢体语言、部分面部表情及其周围环境。
通过不同的构图设计,中全景还能建立起戏剧性的人物关系。中全景的镜头需要在银幕上停留的时间长一些以便观众看清这些关系。
举例——《一九八四》
1这张海报被精心摆放在场景中,海报上“大佬”的眼睛似乎穿透了一切,正死死盯着位于画面中间的男主角。以此暗示,在那个国度里,国民始终受到政府的监视。
2对于这样景别的镜头来说,这里给头顶的空间太大了。但对于该画面情景,这么大的空间正好说明人物受到了打压,并屈服于身后海报上一直盯着他的“大佬”。
3将电视屏幕包含在内对本画面的叙事极其重要。电视上男主人公正在供认其莫须有的罪行,而他本人就麻木地坐在前面,说明影片中展示的那些罪行不是事实,都是政府在对国民进行逼供和洗脑后一手策划的。
4前景中加入的这根柱子延伸了画面空间,增加了画面层次感。与背景上的那根柱子对比,形成了很好的纵深线索。
5尽管这把椅子只露出了一小部分,但其功能就像一个引导器,不但增加了画面的纵深感,还将观众的视线引导到画面的中间。
6拍摄时,摄影机与人物的距离、焦距及最深等都经过精心设计,使得该画面所需要的所有元素包含在画框之中,而且足够清晰,能被观众所识别。
可以根据构图需要选择浅景深或大景深。控制焦距主要还是看光圈而非焦距,但根据前景和背景之间的距离,用远摄镜头比广角镜头更容易获得浅景深效果(远摄镜头可以压缩纵深距离,而广角镜头则会拉伸纵深感)。
胶片拍摄,或者给高清或标清摄像机加上35mm镜头转接环可获得浅景深构图效果。标清摄像机较小的标配镜头本身就可以获得大景深效果。
由于中全景镜头的视野相对较大,所以在拍摄时可能需要更多的照明,特别是由于构图需要而造成灯光无法安排到离人物较近的位置时。
全景镜头包括人物的全身以及大面积的背景环境。这种镜头关注点在人物的全身及其所传达的内容上,常被当做建置镜头用在某场戏的开头,以介绍地点,或放在结尾强调情感的变化或人物的变化。多人镜头适合用全景拍摄以展示人物之间的戏剧张力。全景镜头需要停留在荧幕上的时间长一些。
举例——《骇客帝国2:重装上阵》
1布光时,两位角色都加了逆光,使人物得以凸显。实践中这是常用的技巧,可以将观众的注意力投向画面中最重要的地方,那通常是画面里的人物。
2在这种景别中,人物头顶的空间是合适的。在收紧景别时,人物头顶的空间应该随之而减小。另外,头顶的空间其实也可以有目的地扩大或压缩,从而给人物添加叙事点。
3画面中的人物并没有根据三分构图法来站位,而是更靠近画面的两侧,人物背后没留下多少地方了,两人之间的空间被强化。这是很不寻常的设计。这样的摆位意味着两人只能移向对方,预示着两人的搏斗一触即发。
4这个画面的构图只有两层:角色所在的前景和背景,没有其他层次,这使画面看上去有点平,视觉上限定人物只能沿着画面水平轴移动——冲向对方并与之搏斗。封闭式构图的运用也进一步强调人物没有其他银幕外空间可以选择。
5背景的照度比前景的人物略微暗一两个F值,于是人物就成了画面的焦点,保证观众的注意力肯定集中到人物身上。不管拍摄是在室内还是室外、白天还是晚上,这都是经常使用的照明策略。
6画面中两人的大小相当,意味着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搏斗。这是希氏构图法典型的应用。而两人在画面中的位置也形成了均衡的构图,进一步强调两人实力相当。为这场戏增添了紧张度和悬疑感。
不管选择什么样的镜头,我们必须牢记,观众解读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受到构图中人物的位置所影响。人物的位置安排与焦距的选择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承的。
胶片拍摄的优势在于使用的镜头更大,很容易就可以拍出大景别小的浅景深效果。
在全景镜头中,展现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另一途径,就是通过控制景深来限制观众所看到的背景细节。最佳的实现方法是操控镜头光圈,通过控制整体亮度和拍摄媒介的感光度来实现。一种策略是在保证人物都入画的同时,使用远摄镜头和大光圈来尽可能缩短摄影机与人物间的距离。如果在阳光下的室外拍摄,需要用ND减光片,否则大光圈进来的光线会太强。在室内使用人工照明时,如果希望获得大景深效果,那灯光就得足够多,这样小光圈才能拍出需要的效果。
大远景镜头强调的是环境的广大。一般作为置建镜头,展现环境本身,大远景镜头还适合展示人群的空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用于宏大的战争场面。在设计大远景画面时,三分构图法、均衡/非均衡构图法及希氏构图法等方法十分有用。
举例——《我是传奇》
1从靠近画框边缘的这些建筑物可以看出,广角镜头的使用使得画面有所变形,建筑物在水平方向有扭曲。另外还夸大了画面的纵深距离,展示了路上空无一人的情景。
2地平线位于画面偏下三分之一的地方,这是三分构图常规的构图安排。这一区域也是画面的主焦点所在位置。我们注意到建筑物的延长线正好将视线自然地引导到此处,进一步强调了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道如今却空空荡荡。
3人物没有安排在中心位置,他正走向画面三分构图的一个兴趣点,即博物馆的入口,那是画面右下角的兴趣点。
4前景中的这个路灯为强调画面纵深大小提供了视觉参考(与背景上排列的其他路灯相比较),暗示着超出画框的银幕空间。
5尽管人物很小,但人物深色的衣物使他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明亮的台阶上还是很突出。而且他还是画面中唯一横向活动的元素, 观众很容易在这内容丰富的画面中注意到他。
即便在这样的大远景中,我们还是很容易注意到人物的存在,尤其是在阳光下明亮的台阶上。如果人物位于暗一点的台阶上,或者走在街道的阴影下,我们就不容易注意到他了。
广角镜头可以获得更宽广的视角非常有利于大远景镜头的拍摄。多数情况下,大远景都是室外的日景,所以拍摄的光圈一般都比较小。对多数家用或准专业的标清或高清摄像机而言,其焦距较短的小镜头在拍摄大远景方面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优势,获得大景别画面也相对简单些。
倘若画面中的信息量较大,有诸多小细节,如车辆和行人拥堵的城市街景,那么分辨率较高的拍摄格式(如胶片或高端高清摄像机)会更胜任拍摄大远景镜头。由于本身的低分辨率及记录的压缩编码,分辨率较低的格式(如标清或较低端的高清摄像机)无法捕获足够的画面细节。不同景别所要求的分辨不同,因而有时需要混合多种拍摄格式。
大远景都是白天在室外拍摄的,很少会使用人工照明。可以采用一些技巧拍出室外的夜景,如夜戏日拍,或在黄昏时段拍摄。通过精心的筹划(如 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或者通过计算机模拟出某地点和某时段的阴影方向和阴影长度),以及拍摄地点的选取,有助于决定使用什么样的光线来拍出有地域内涵的画面。
暂无评论